close

浮生草

這是一本讓我完全舒服自在的書。

花了近三小時閱畢,迫不及待,完全不顧還有躺在草稿夾裡四篇讀後感,想立刻寫下這本,因為這幾乎是近兩三年裡,寫得最貼近自己的一本書 浮生草

還沒想到要從哪段文字談起,但,溫暖舒服、自在、平靜,這些是我在整本閱讀過程中伴隨著的感受,沒有讓我會撲簌簌流下眼淚的文字,卻有像黑洞般的磁力,強烈吸引著心與黑洞裡的文字,兩相強力衝撞後,平靜的只讓我想再重新享受一回。


那麼,就依序從序開始吧

這是一篇像極了我自己的序,短短四頁,人間一渡,像是寫盡了這幾年我對自己所擁有極端、矛盾、反骨、過多思考、有稜有角的個性態度之間的拉扯;我像是柯裕棻對自己的描述那般「逐漸看見自己尖銳的稜角收斂了,叛逆的羽翼仿佛剪除了」,但在自己不斷書寫文字的另面,我像極了她所闡述:「偏執幽暗、向熔岩一樣灼燙難以平息卻默默含著意念。不確定是否自己太過無情,以至於這些年的紛擾仍無法動搖或改變我絲毫,或是我太冷淡所以不輕易釋放些甚麼。」

對我而言,像是一層層剝開我內心的序,是詭譎恐懼,又或驚嘆,我比較願意用『極自在的喜悅』在自己如此喜愛的作者文裡見著。


我很喜歡開頭的兩篇文熱包子和奶油麵包。

喜歡柯裕棻,很久了。我最喜歡她文章裡對人事物的描繪形容用詞,說生動倒也沒那麼寫實,但卻能讓腦中自動浮現出那可能約略的模樣,或平日生活中某個不起眼的場景,就會在此刻突然冒了出來,這是在閱讀她文章時非常有趣的地方;且時常會驚喜的發現,原來絲毫不認為會停留在腦海裡的景象,其實是深深烙印在自己的平淡生活中。

她在如同此兩小篇幅等故事短文中,像極了一個偷窺者,窺探著人與人、人與物和周遭環境下的狀態情景。每一次的偷窺,每一次記錄下的場景對話,都讓我感覺像極了平時的自己;出生在台北這個奇妙又好玩,卻也帶點空洞的城市裡,我最喜歡的就是自己一個人走在熱鬧的東區或百貨公司街頭,聽著iPod,音量往上至無法聽見四周圍的強度,坐在信義新光的廊道,或敦南誠品的某個角落,偷窺(個人認為是觀察)著每一個來往的人,猜著來者彼此間的關係,對話中所帶來的無限想像,甚或即將發生的刺激感,這遊戲怎麼玩也玩不膩!但其實這遊戲最佳的場所就是「廁所」,敦南誠品B1樓梯間的廁所不錯,但更棒的應該是以前公司樓層僅有的四間女廁!

(所以,從以前到現在我盡可能不在廁所裡和同事交談,若發現已有女同事先前往,那麼我一定會爬樓梯到別層樓去上,一來免除我不擅與人八卦攀談的窘境,二來也可避開不想遇到人,當然,若有機會能在廁所裡聽見外頭同事天荒地老談論著同事之間的八卦,那就算打掃阿婆來也要裝痛子痛到無法離開馬桶才行!ㄎㄎ)


在浮生草書中,柯裕棻花了不少篇幅描寫,或說是,向讀者解釋,自己為何要寫作?自己身處在讀者的角度和不斷閱讀,找個正確的理由告訴自己為何要不停的寫作。在這些的歷程上,所有可能會發生和已發生地的狀態,她都有不少著墨的詳述。

書的觸覺、寫作和閱讀的難題、咖啡館、書事、沉靜的讀者、寫作的理由、寫作語言說的零度寂寥、在密林中。以上這幾個存在於四輯裡的篇章,皆是和寫作有關的篇幅,當然,也是最讓我自我探索和剝解的內容。

書的觸覺裡,她說著科技文明所帶來的電子書,對於書本紙張觸感的相對關係;在寫作和閱讀的難題裡,她用所謂寫作也許是一種修補術來闡述,寫者和讀者之間,對於內容文字表面和背後深層有可能引發的填補關係(這句話好像很繞舌,那就是要你自己去翻翻書才會真的懂);在咖啡館裡,看的人會更清楚瞭解,自己在寫作時其實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空間和狀態,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,像現在的我就非得聽著黃韻玲的素描,才有辦法寫!而咖啡館,有時提供的不只是一個讓自己舒服自在有安全感的環境,其實有時只是為了要打敗自己躺在家裡床上動也不動的懶蟲罷了,至少我就是如此。

書事,這是一個跟我有著一樣的習慣。瘋狂愛買書,有著下次再買(念頭),結果下次去就斷貨的經驗,所以,現在只要看到想要的書就會毫不考慮地買下來;非常愛藏書的習慣,有時真的會藏到不知放到哪去,能找到便罷,但,若失去了某本書,即使能買到一本一模一樣新的,心中仍會有種失落和疙瘩,因為那已經不是我翻閱過幾遍,或可能某幾頁上頭還印著著當時吃東西沾到的油漬遺跡,因為,那是無法被取代的記憶。

所以我也不喜歡應許長久出借自己的書予任何人,要,就買本新的送人,寧可多花錢,我也不願失去自己獨享的那種快樂感。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每當我一拿到新書,就會向國高中時,把書側邊折斜,寫上自己的名字,大概也是怕書放老了,會有失智症吧!

沉靜的讀者文中,讓我想到的是,其實我確實不是個什麼都能閱讀的讀書人,我不大能看冗長的長篇文章,雖然我還是不時會硬著頭皮看,但總是會需要個一到三周的時間,而且那種情緒其實是有點延續不下去的感覺,說實話,我不那麼喜歡。我喜歡的書籍,確實比較偏向譬喻式或故事性的文章,或是像浮生草這種短篇散文,一個一個小故事,會讓自己有不同的感受,倘若真有看不下去的短篇,就算跳過去,那也只是兩三頁的篇幅,占比也就不那麼大了。

在這篇中,我很喜歡她說的一句話『閱讀者是一個向內凹陷的黑洞,能量向內凝煉。他自成一個星系,他看似沉靜,但是他經歷無人知曉的重力、光芒和爆炸。』多麼動人的一句話,閱讀有時確實能讓人平靜,但有時卻讓人極其煩躁,就像我挑書,第一眼還是會被自己所喜歡的封面所吸引,翻了翻內容、確認一下目錄和摘要,再看一下排版,大概九成五就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把他帶回家去啃完了。


寫作的理由、寫作語言說的零度寂寥在密林中,這三篇是本書中最後一輯的最後連續三篇文。文中多為先前所提,為何寫作?一個寫者對於自己剝繭後的文字闡述,告知讀者,當其寫作時,從生理心理外在環境腦中想法心中思緒感官情緒等,大至經歷自我內心消滅,小至穿透乎入空氣裏頭的微分子,所有一切跌宕起伏,皆甚有可能為寫者書寫時所需要的未知形體。

而這三篇中其中一段文字寫著 - 我發現寫作逐漸成為令人尷尬的『休閒活動』。當然,這句話,見仁見智。但至少在那最近非常令人作噁厭惡至極「穿到垃圾袋」酒醉毆人事件外,沒事寫點東西無病呻吟,總好過一天到晚喝醉跑趴來的好些唄!而且寫東西時也是可以在家小酌一下呀 :>


文末,我想用其中一文中的『游移狀態』來做結尾。可能身處在變動星座的自己,除了喜歡挑戰自己的許多人生事項,似乎也一直在自己心裡游移著。說是對面的草地比較綠也不是,但總是對自己的人生有種還可以更努力、還可以更好的感覺。所以我還是很努力地在過日子,也時常覺得自己很幸福、很知足、很快樂,但我仍愛在同時努力的目標前不停更換水道游移著,我想,也許不停的游移,才是讓我有更多呼吸的空間和生存動力吧!

如果你也喜歡不時喜歡寫寫文字,喜歡自己一個人思考發呆,去看看浮生草吧!真的非常推薦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