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這本書 純粹是因為非常喜歡*李永展*教授
第一次看到教授是和老師一起到虎林國中作綠建築的簡報
李教授很年輕 很帥 只能用一表人才來形容他
老師說李教授30幾歲就升上教授 現在也才40多歲 年輕有為
永續環境規劃更為其專長
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....

---
學歷:
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
美國密西根大學都市計畫碩士
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
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

專長:
環境保育、環境規劃與設計、都市計畫、環境心理學

學術論著:
(ㄧ)發表論文
1. 2000.03, 淺談營建廢棄土之管理,土木技術。
2. 2000.02, 大地不能承受之重:臺灣經濟成長的痛,政策月刊。
3. 2000.01 全球地方主義:規劃迷思或世紀願景?,經社法制論叢。
4. 2000.01 失控的文明--環境災難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農訓。
5. 2000.01 九二一家園重建:永續發展式的圖像,看守臺灣。
6. 2000.01 生態城鎮:921災區重建的願景,人與地。
7. 1999.12 生態城鎮:九二一災區重建的願景,新世紀智庫論壇。
8. 1999.12 環境正義與鄰避設施選址之探討,規劃學報。
9. 1999.11 不能討價還價的自然--由「地球日」看世界共同的未來,農訓。
10. 1999.10 全球化與地方化的對話 ,看守臺灣。
11. 1999.07 永續性知識工具建立之研究 ,土地經濟年刊。
12. 1999.06 都市永續性偵測工具之研究--以臺中都會區永續發展指標為例 ,社會文化學報 。
13. 1999.04 生態社區之營造 ,水資源管理 。
14. 1999.04 綠建築--人類迷思或永續願景? ,應用倫理研究通訊。
15. 1999.02 永續環境規劃之新思維, 環境教育 。
16. 1999.01 國土永續利用與政府再造 ,看守臺灣 。
17. 1999.01 建構土地倫理--一個本土性的思考 ,看守臺灣。
18. 1998.12 從環保運動之演變思考臺灣環保團體之出路 ,規劃學報。
19. 1998.12 鄰避設施衝突管理之研究 ,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。
20. 1998.09 鄰避型公共設施之環境態度與更新接受意願之研究--以臺北市為例,都市與計劃。
21. 1998.09 工業園區編定為特定專用區之可行性研究 ,臺灣土地金融季刊。
22. 1998.07 土地資源永續利用指標架構之建立--以中部區域為例,土地經濟年刊。
23. 1998.07 從生態足跡觀點探討臺灣的永續發展 ,經社法制論叢。
24. 1998.04 邁向21世紀的環境行為研究--參加1997年「日本人類環境研究學會」國際研討會出國感言,
       空間。
25. 1998.03 「農地農用」政策之探討--農地農用能否確保農業永續發展? ,環耕。
26. 1997.12 臺灣地區土地使用變更審查制度之檢討 ,臺灣土地金融季刊。
27. 1997.09 BOT開發個案之解析 ,營建管理季刊 。
28. 1997.06 農地釋出對城鄉發展影響之評估準則--從永續發展的觀點出發 ,規劃學報。
29. 1997.04 「中國21世紀議程」之制定 ,環境教育。
30. 1997.03 鄰避症候群之解析 ,都市與計劃。
31. 1997.01 環境敏感地之劃設與管理--以水源保護區為例 ,人與地。  

(二)研究計畫報告
1. 1998 生態鄉街規劃:以臺北縣深坑鄉為例, 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市鄉規劃局委託。
2. 1998.06 臺北市親山計畫:文山區二格山系實,質規劃案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。

(三)專書
1. 2000 生態足跡--減低人類對地球的衝擊(譯著), 創興出版社。
2. 1999 永續發展--大地反撲省思 ,巨流圖書。
3. 1999 淡水河破碎地圖 ,晨星出版社。
4. 1997 三生有幸--生態、生活、生產 ,建都文化事業公司。



李永展
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北大稻程,目前為政大地政系專任教授,
其專長為永續發展、環境保育、城鄉及社區規劃、環境行為。
李永展於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成大都市計劃系,
於一九八三年取得台大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組(今建築與城鄉研究所)碩士,
一九八五年退伍後服務於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。
李永展於一九八八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博士班就讀,
於一九九二年同時取得該校環境規劃博士及都市設計碩士。
一九九二年取得雙學位後旋即回國受聘為政大地政系客座副教授,一九九六年二月獲審通過為教授迄今。

李永展目前身兼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、土地估價學會理事、土地經濟學會秘書長。
此外,李永展並兼任內政部區域計劃委員、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、台灣省都市計劃委員、
台北市都市更新委員、及台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。除了學術研究外,李永展並熱心參與環保相關活動,
他目前為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及執行委員,並為台灣環保聯盟台北分會會長。


---

世界上最早的都市雛型是古希臘的「polis」。
Polis是動態的,卻也是穩定的、與自然平衡的,即使在達到一個更大的規模之後,
其成長仍是可管理的。對都市發展而言,是一個令人信服與嚮往的範型!

今日不論是工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都市,都面臨都市無限制成長及未妥善規劃之蛙躍發展的壓力。
而長久以來對汽車的依賴及對土地資源的誤用,導致現代都市忽略了環境與人的本質,
成為冷漠、紊亂、大而無當的城市。 理想的城市範型是緊密發展、多樣化與極具生命力的,
是有機的、以人為本,並且與環境相生共容的生態城市。以土地使用政策為基礎,
透過交通策略與土地使用政策的整合,能源政策與水資源政策的調整,以及對都市空間的最佳利用,
以達成塑造人性都市的目標。都市的未來發展,不只能確認自然環境的限制,
或破壞現在及未來社會所依賴的資源;它尚能公平地符合人們的需求,或使正處於貧窮或危險的其他人富裕。
世界需要一個都市計畫的倫理:符合環境和人類的尺度。
「看守世界研究中心」(Worldwatch Institute)所規劃出版【The Worldwatch Paper Series】,
由「看守台灣研究中心」引介至本地,其中這本《塑造城市》,精簡且精確地指出如何以符合環境與人類的尺度,
形塑一個有機的、動態的、永續的都市的核心論述,而這有助於我們在堆疊龐雜的都市問題中,
梳理出一個可理解、可操作的因應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